1、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,以及社交網絡的迅猛發展,導致了一些和安利有競爭關系的商家或從業人員,利用新媒體造謠成本低且隱蔽性強的特點,攻擊安利的產品和業務制度。一些公眾號為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率,也會炮制或發布針對知名企業的謠言。此外還有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,出于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擔憂,會盲目轉發謠言。
2、針對網絡上的不實謠言,安利公司采取了多種手段予以回擊:截至2016年10月30日,安利公司通過投訴、舉證,在微信平臺刪除謠言近兩萬條;其他平臺刪除謠言超13萬條,100多個造謠微信號被封停。此外,公司還對多起惡意造謠行為進行起訴。公司于2014年8月發起全國首例微信造謠訴訟案,在之后半年多時間內,公司陸續發起的5起微信造謠傳謠訴訟案均告勝訴,5起案件的被告傳謠者均通過其公眾號向安利公司道歉,其中一起案件的被告還被法院判令向安利公司賠償1萬元人民幣。2017年2月,安利公司又起訴兩家公司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攻擊詆毀安利產品,法院最終判決兩家公司賠償38萬余元。
3、作為直銷領軍企業,安利時常受到謠言困擾,但是在安利優質的產品、良好的事業機會和領先的行業地位面前,謠言不攻自破,消費者對于安利的品牌信任度也越來越高。根據美國總部最新的品牌調研顯示,2018安利品牌知名度為92%。(數據來源:2018 Global Reputation Tracker)
?